雨季过后,蚊虫高峰期随之而来。伴随着“嗡嗡嗡”的噪音,蚊虫急不可耐地想和人类亲密接触。此时,不少人会拿出“祖传”花露水,防止蚊子“爱的亲亲”。但你可知道,其实花露水并不能驱蚊。
花露水是以乙醇、蒸馏水、香精、薄荷醇、冰片为主体,辅以少量螯合剂、抗氧剂和耐晒的水溶性颜料制成的水剂,是人们止痒、祛体臭的卫生用品。普通花露水不具备驱蚊效果,只有添加了驱避剂才具有驱蚊效果。
驱避剂是可以发出特殊气味且对目标物质具有驱赶作用的物质。1000多年前,古人通过直接涂抹或燃烧艾草、麻叶等植物驱虫。20世纪50年代,军事作战需求大大促进了驱避剂的合成研发,避蚊胺应运而生。近年来,新的驱避剂有效成分不断面世,如羟哌酯、驱蚊酯和孟二醇PMD等。
避蚊胺是1956年美国科学家从20000多个驱蚊化合物中筛选出并被大量使用的一种驱蚊成分,也是目前市售驱避剂产品的主流有效成分,有效含量在5%至30%。
羟哌酯是欧洲和澳大利亚常用的驱避剂,2012年进入中国市场,有效含量≤20%。羟哌酯安全性较高,但价格比较昂贵。
驱蚊酯的商品注册名是伊默宁,20世纪末在美国获批上市,其毒性更低,刺激性更弱,有效含量在4%至11.5%。
柠檬桉叶油是源于柠檬桉叶的一种提取物,其活性化合物是PMD,人工合成物为孟二醇。PMD对伊蚊、按蚊、库蚊、蝇类和硬蜱的驱避效果较好。
驱避剂对昆虫有驱避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低浓度适用于驱避蚊虫,高浓度可以用来驱避蚊、蜱等,选购驱避剂产品时可根据产品标识了解驱避对象。
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驱避剂,建议购买有“三证”的产品,即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和企业产品标准号。某些广告将驱避剂产品标榜为“孕妇首选”或“婴儿安全”。据卫生用农药登记规定,产品需经过化学、毒理、药效及环境影响等全面测试方可标注,但目前并未针对母婴设立特殊标准,故消费者对此类宣传需严谨、慎重对待。
要提醒的是,驱避剂以预防为主,需提前涂抹和喷洒,不要等到叮咬后才使用。皮肤敏感人群可以先在手腕处少量试用,确认没有过敏现象后再大面积使用,如有不适立刻停用,也不要在皮炎或皮损部位使用。
大部分驱避剂产品使用了乙醇(酒精)作为溶剂,因此使用驱避剂时切勿使用明火或接近火源。驱避剂也不要和防晒霜混涂,以免引发过敏反应。勿触眼睛和眼周皮肤,若不慎入眼,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作者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线配资服务
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