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广州南沙开发区人才发展局联合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主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卓越工程师第五期研学活动(下称“卓越工程师研学活动”)开班仪式在广州塔举行。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出席并致辞推介。来自粤港澳三地32名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层次人才代表共聚一堂股票十大配资平台,吹响粤港澳产业人才合作号角。
聚焦南沙船海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研学活动以“人才互联互通促区域共享共赢”为理念,围绕深化海洋科技创新领域政产学研合作主题,汇聚三地船海产业卓越工程师开展为期三天的研学考察。
《南沙方案》印发以来,南沙与港澳协同合作愈发深入,卓越工程师研修活动的创办,充分展示了南沙协同港澳发力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载体创新
达成超40个产业科研合作意向
据了解,此前卓越工程师研学活动已连续举办四期,汇聚粤港澳三地132名高层次人才,累计达成超40个产业科研合作意向,落地合作项目20余个。例如引进澳门青创企业落户南沙,推动香港专业人才到南沙开展大涌桥芯公园升级改造项目,推动在南沙启动澳门大型原创音乐剧《星辰大海·冼星海》的全国巡演等。
本次第五期研学活动定位船海产业人才专场,坚持“研学计划三方共商”“研修学员三地选派”“研修成效三地共享”,学员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成员单位、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成员单位及粤港澳三地多部门中产生,集结了三地船海产业卓越工程师人才。
活动期间,学员将前往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广州港南沙港码头、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工业智能研究院、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南沙多家重点企业和创新平台,聆听学习船海主题讲座,同步开展多种企才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粤港澳船海产业人才互融互通。
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沙将继续深入与港澳政府、智库机构深入合作,以卓越工程师研学活动等交流项目为载体,搭建起无形的“粤港澳人心大桥”。
项目为媒
创新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机制
挂牌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人才协作中心”,与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签订《合作备忘录》,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揭牌……
作为粤港澳协同开放的战略支点,近三年南沙港澳投资企业增加近1000家,已建成港澳青创基地15个,累计孵化企业项目2336个,在孵团队数量年均增长超过40%;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超1.2亿元。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郑向远现场讲授。
2023年1月,“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在广州南沙、香港和澳门同时揭牌,南沙与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签订人才协同发展合作伙伴框架协议,以“一场国际论坛、一场专题研讨会、三类品牌活动”为特色,三地人才协同打开新局面。
时年3月,作为品牌活动之一——首期卓越工程师研学活动开启,围绕南沙与港澳产业人才引进培养需求,为三地卓越工程师营造学习交流、资源合作、跨界创新和融合发展的良好平台。
2024年,南沙积极探索创新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促进机制,携手港澳频频抛出人才“绣球”。由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发起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联盟,涵盖50多家专业机构,积极打造人才交流品牌、拓展合作维度、创新引智模式。
今年5月,在粤港澳人才协同发展高峰研讨会上,挂牌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广州市南沙区粤港澳人才协作中心”。6月,南沙与香港人才服务办公室签订《合作备忘录》,在联合引才、联合举办活动、联合提供服务、联合宣传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更深层次推动与香港人才协同合作。
产才融合
加快培育船海产业单项冠军
2024年起,广州市大力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培育工程,聚焦“产业+人才”,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南沙依托优质海洋资源,正推动南沙海洋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船海装备“智造走廊”,将通过精准引育、技术攻关、载体建设等五大行动,打造船海产业人才单项冠军。
以产聚才,联动港澳,南沙靶向引育船海产业人才成效显著。
——集中布局广州海洋实验室、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17家涉海重点科技创新平台,设立10亿元的海洋科技投资基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近千名海洋科技人才整建制迁入南沙。
——举办首届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讨会,推动挪威巴林公司、荷兰哈斯康宁集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58家机构成立“国际海洋产业发展联盟(南沙)”,凝聚多方力量系统推进全产业链人才开发与资源整合。
——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马亦鸣带领海外归国团队,拿下阿联酋近千万美元订单,实现中国深海机器人“凤凰座600”首次商业化出口。
——面向产业工人组织基础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已为广船国际、中船黄埔文冲等企业培训超3800名职工。
——办理包括广州海洋实验室、广海局、广船国际等单位在内的近800名人才往来港澳签注绿色通道;
——为来南沙求职的船海大学生提供最长15晚的免费住宿,最高800元面试交通补贴,对新引进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分别给予每月1000元、2000元、4000元的生活补贴,为应届生提供1年免费人才公寓。
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组织船海产业“寻访揽才高校行”活动,赴重点高校围绕“船海+AI”领域等船海产业紧缺人才精准招聘,引进产业急需紧缺人才;谋划船海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计划吸引一批创赛项目落地,并给予获奖项目扶持。
南方+记者 吴冠霖股票十大配资平台
优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